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也是煤炭行業打響去產能攻堅戰的關鍵一年。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重點抓好鋼鐵、煤炭等困難行業去產能,堅持市場倒逼、企業主體、地方組織、中央支持,運用經濟、法律、技術、環保、質量、安全等手段,嚴格控制新增產能,堅決淘汰落后產能,有序退出過剩產能。
煤炭產能嚴重過剩,已讓煤炭企業痛入骨髓。早在1月下旬,李克強總理就曾在3天時間里連續主持召開了兩次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產能,并出臺了去產能的原則、路徑和保障政策。在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圍繞煤炭去產能各抒己見,開出來一個個“良方”。
政府引導作用不可或缺
去產能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在前些年,國家針對鋼鐵、電解鋁等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狀況,就先后出臺了多項措施,要求淘汰落后產能,控制新建項目。但是,縱觀這些行業近幾年來的去產能,效果卻并不樂觀,甚至可以用“收效甚微”來形容。
歸根結底,就在于地方政府缺乏全國“一盤棋”思想,各算各的小賬,都寄希望淘汰他人的產能而保留自己的產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地方政府一旦有了這種思想,落后產能去不掉也就不足為怪了。所以,在煤炭行業去產能中,必須要發揮好政府這只“有形之手”。
“在化解產能過程當中,政府要支持引導企業,積極發展新動能,大力開發新產業,主動開辟新崗位,加強對職工的培訓,妥善維護職工的切身利益。”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長李小鵬認為:“除此之外,政府部門還要停止新批資源和新批項目,大力提升煤的清潔高效利用能力。”
來自煤炭企業的代表十分贊同這種觀點。全國人大代表,大同煤礦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有喜認為,去產能需政府牽頭組織實施,控制總量、控制增量,宏觀調控一定要把握好。他建議地方政府盡快出臺煤炭去產能配套政策及實施細則,來指導煤炭企業的去產能工作。
全國政協委員,開灤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文學也持這樣看法。他說,化解煤炭行業過剩產能非常復雜,建議加快制訂具體的配套政策。關閉退出煤礦種類多、情況復雜,國家應區別對待、分類施策,實施差別化政策。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學校長謝和平認為,煤炭行業去產能,應以供應側結構性改革為切入點,推動資源整合兼并重組,嚴格控制增量、淘汰落后存量,消化過剩產能。更重要的是,去產能是去沒有達到“安全、高效、綠色”即科學產能的產量及產能,也就是要科學地“去產能”。
“化解產能過剩不是一個單純的市場問題,應該充分發揮市場倒逼機制下的政府調控作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副校長姜耀東認為,煤炭產能過剩問題實際是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后,供需結構錯配和要素配置扭曲導致的,去產能、去除“僵尸企業”是當前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然要求。
煤炭行業長期處于行政過度干預、國企占據主導、調控機制失靈的畸形市場環境,一定程度上已經失去了市場反饋調節功能和資源優化配置的本質意義。同時又要看到,在去產能、去除“僵尸企業”過程中涉及到人員安置、債務處置、社會穩定等一系列問題,因此,必須要充分發揮市場倒逼機制下的政府調控作用。按照“嚴控新增、淘汰落后、優化存量”的思路,將去產能與深化改革、企業重組、優化升級相結合。姜耀東表示。
“‘三去一降一補’,不是哪一個省的事、哪一個企業的事,是全國的事。宏觀怎么調控、微觀怎么搞活,實體怎么搞實,全國一盤棋。要站在全國和全局的高度,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確保去產能工作順利推進。”全國人大代表、淮北礦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明勝說,由于煤炭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是一個全局性問題,產能也分布在全國各個地區,且大多是當地的GDP大戶、稅收大戶、就業大戶,地方政府主動關閉企業、壓縮產能,2013年以來國家也出臺一些去產能意見,但效果并不好。
發揮利用好市場倒逼機制
俗話說,手心手背都是肉。對諸如山西、內蒙古等這樣的煤炭大省而言,省屬的煤炭企業有好幾個,淘汰誰關掉誰,完全靠政府來拍板定奪和組織實施,也不現實,必須還要發揮好利用好市場機制來倒逼企業去產能。
山西煤礦安全監察局局長卜昌森認為,在淘汰落后產能的同時,對具備資源優勢和改造提升條件的煤礦企業,鼓勵其通過市場機制參與煤礦企業兼并重組;對部分資源儲量大、安全保障程度高、市場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煤礦,應允許通過置換核增產能,充分發掘潛力。供給側改革是煤炭行業的唯一出路,現在陣痛是為了更健康地發展。蹲下去是為了跳得更高。
毋庸置疑,要發揮好市場倒逼機制作用,關鍵就在政府能狠下心來,真正按市場規律辦事。“與其養虧損的企業,不如養職工”,全國政協委員、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在全國政協記者會上這一精彩提法,既是對去產能中如何發揮市場倒逼機制的最好詮釋,也是對地方政府在去產能中該如何定位的一種提醒。
“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化解煤炭產能的必然選擇。作為煤炭企業,必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在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敢于跳出依賴煤炭資源的傳統思維,借勢而上向產業鏈高端進軍,謀取更大的發展空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平煤神馬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梁鐵山認為,對于煤炭企業而言,跳出不是拋棄,而是要“提升一批、退出一批”,集中資金、裝備、人才、技術等資源扶持優勢礦井,關停資源枯竭、安全無保證、經濟效益差的衰老礦井,做穩做精煤炭產業,同時適度延伸產業鏈或發展非煤產業。
“善后”安置要到位
對去產能中下崗的職工如何安置、企業債務如何處置等問題,一直是煤炭企業最關心的問題。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完善財政、金融等支持政策,中央財政安排1000億元專項獎補資金,重點用于職工分流安置。”這無疑給煤礦工人吃了一顆“定心丸”。
“2014年下半年,集團就開始謀求脫困轉型,我們‘自費改革’這一步,走得很關鍵,也很有效。企業淘汰落后產能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全國人大代表,重慶能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馮躍說,首先,是職工安置方面問題。由于很多煤礦是封閉的社區,究竟能不能采取過去淘汰落后產能提前退休的政策。此外,還有相當一部分安置職工需要給予經濟補償解除勞動合同,同時需要政府在再就業方面提供指導和服務。其次,是煤礦辦社會職能移交問題。1998年,企業辦社會改革并沒有到位,辦社會問題還一直由企業“背著”,希望能通過這些去產能,把企業辦社會職能圓滿剝離和移交出去。第三,是解決債務問題。2012年前,由于能源緊缺,集團投資了一些小煤礦,現在這些煤礦剛好建成就將面臨退出,希望國家能通過債轉股等方式解決。
而作為百年老礦的“掌舵人”,張文學最關心的也是職工的分流安置和企業的轉型發展。他說,去產能職工安置過程中存在經濟補償金標準低、等退職工待遇低、煤炭職工轉崗難度大、社會就業空間有限、企業自身分流安置難等5個問題。建議配套出臺安置補償政策,細化補償金標準,由政府為職工一次性提交社保費用,鼓勵社會企業并購重組安置分流人員,加快解決國有企業社會職能移交,支持企業加快經濟轉型,鼓勵各級政府提供就業崗位,加強職工技能培訓。
張文學還建議,國家對煤炭企業加大政策扶植力度,盡快出臺相關配套政策,加快解決化解過剩產能、分離移交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正稅清費等關鍵問題,幫助煤炭企業減輕負擔,輕裝上陣,盡快走出困境。一是設立煤礦關閉退出專項資金。中央財政在國有資本收益或采礦權價款上繳中設立關閉退出國有煤礦專項資金,地方財政利用煤炭資源稅收、采礦權價款收取和國家煤礦下放到地方后保留的虧損補貼設立關閉退出國有煤礦專項資金。二是支持發展替代產業。采取減量置換方式優先核準其新建煤礦和改擴建煤礦,優先核準熱電聯供電站以及煤炭加工轉化及非煤項目,在項目審核、土地利用、貸款融資、技術開發等方面給予支持,調整結構,實現轉型發展。
在王明勝看來,去產能過程中,國家應從宏觀政策方面制定政策降低企業成本。他建議“三個杠桿”要向去產能企業傾斜。一是國家政策杠桿。中央在頂層設計政策時,應該考慮企業去產能債務如何處理,妥善處理這些債務,這將直接關系到去產能政策的成效。二是財稅杠桿。企業稅負重,淮北礦業集團稅占收入的20%以上,稅負達35%以上。2015年,淮北礦業集團25億元稅收,27億元的養老保險,26億元的銀行利息,18億元的運費。三是利率杠桿。降息,呼吁降到2%以下,2015年,淮北礦業集團虧損18億元,銀行利息是25億元,如果利息去掉一半,企業虧損將大幅減少。